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题为《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的文章说:“作为最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国已经谋求为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建设一个替代的社会主义社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替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含义主要是指( )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 |
| B.实现国家崛起、民族复兴,与西方强国抗衡 |
| C.摒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
|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动现代化进程 |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 A.辛亥革命 | B.国民革命 |
| C.解放战争 | D.三大改造 |
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C.《新民主主义论》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墨子的“兼爱”思想 |
|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下图是某电影的宣传海报,它再次引发了世人对国粹京剧的关注。以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京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
| B.这部电影,可以做为研究京剧艺术的可靠史料 |
| C.通过该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京剧“旦角”的知识 |
| D.在乾隆年间,徽剧与汉剧合流,京剧出现 |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
|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