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6molA、0.2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其中t0-t1阶段c(B)未画出)。乙图为反应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只改变一种条件(催化剂、温度、浓度、压强,每次改变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1)若t1=5s,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________mol/(L•s)。
(2)若t2~t3阶段,C的体积分数变小,此阶段v(正)___v(逆)(填“>”、“=”或“<”)。
(3)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_______。
(4)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共减小0.03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用含c(A) 、c(B) 、c(C)的式子表示]
并在下图中补画出t1~t6 各阶段K的变化趋势图像
某银白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黄色,并生成淡黄色固体B;将A在空气中露置,最后变成白色固体C;将A投入水中生成D和气体;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C的名称是_________。写出E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将1molA和1molE的混合物投入足量水中,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3)把足量的铁粉投入到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粉末的质量与原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H+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_____。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_,还原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生成1molO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2)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分离出难溶于水的MnO2具体操作步骤:____________。
(3)分离出的MnO2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l2,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若两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则生成的O2和Cl2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比为_______。
(5)以上两个反应都用到MnO2,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已知2A2(g)+B2(g)2C3(g) △H="—akJ/mol" (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A2和1 mol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3的浓度为w mol/L,放出热量b kJ.
(1)比较a________b( 填>、=、<);
(2)若将反应温度升高到700℃,反应的平衡常数将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C3)=2V(B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A2)=2V正(B2)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C3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B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300℃时,将2molA和2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2C (g)+2D(g) △H=Q,2min末达到平衡,生成生成0.8mol D.
(1)3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已知K300℃<K350℃,则△H______0(填“>”或“<”)。
(2)在2min末时,B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_____,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3)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则A的转化率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
气态可逆反应:mA(g)+nB(g) pC (g)+qD(g),符合下图。试用“>”或“<”填(1)~(3)题。
(1)温度T1___________T2,
(2)压强p1___________ p2,
(3)m+n____________ p+q,
(4)正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