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
A.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
B.劳动力从农村流向了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 |
C.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
D.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 | B.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
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 | D.“天下为公”的局面形成 |
以龙应台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战争,并没有胜利者”,交战双方的搏杀与暴力最终都没有胜利者而变得毫无意义。而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炮灰史观”的催眠术,让失败和胜利者并排站。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两者都以人道主义眼光审视战争 |
B.分别代表了史学界的“眼光”下移与上移 |
C.前者的史观遮蔽了战争的性质 |
D.后者的史观承认战争失败者的价值 |
二战后,资本家积极鼓励职工购买和持有本企业的股票,进一步打破了资本家垄断企业股份的局面。美国实施职工持股的企业,1974年为300多家,职工人数十余万人;1995年已达12000多家,职工12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0%。这一现象
A.增强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势 |
B.形成资本家、工人共管企业的局面 |
C.完善和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
D.使职工持股的企业成为现代企业主流 |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 B.调整农业结构 |
C.复兴工业生产 | D.实行社会救济 |
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A.使苏联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B.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
C.使现代企业制度在苏联得以建立 |
D.揭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