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大会表决通过,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此之前,受国务院委托,卫生部多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该法案的修订草案作了说明,根据常委会会议的决定,该法案通过立法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论证。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半个多世纪来的历程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不仅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国家力量的重要源泉。
请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国家权力运行原则及其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说明邓小平论述的正确性。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受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是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又一伟大壮举。恢复重建中有很多创新和探索,值得认真总结。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重建放到优先位置。第二,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第三,坚持统筹兼顾,将恢复重建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第四,坚持举全国之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灾区重建。第五,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灾区群众在恢复重建中的主体作用。
结合材料,分析灾后恢复重建宝贵经验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泥石流发生后,我国军民迅速投入了救援,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因此,有媒体评价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材料二: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兴旺的强大力量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生死存亡的考验,始终没有被压垮,靠的就是历久弥新、代代相传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有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我们取得了抗“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有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我们跻身于世界第三航天大国的行列。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媒体的观点。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分析新时期为什么要发扬民族精神?
材料一:表1:我国各地区农民工数量、占全国比重、月均收入及增长率
图一:我国各地区农民工流向变化
注:以上数据摘自《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表1和图1反映的经济现象
材料二:网上有这样一个帖子:“我们是属于传统产业的服装厂,现在浙江本地工人越来越难招。工人工资待遇要求高,又想轻松,企业管理难度很大。有时工人工作不认真,产品品质控制不好,企业想通过罚款来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可一罚款工人就走人不做了,加剧了企业用工难题。做企业真的好难!”
(2)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企业困境的成因及对策。
材料一:2011年11月1日清晨,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2日夜至3日凌晨,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这使得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第3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从而掀开了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崭新一页。
(1)联系实际说明积极发展航天技术,扩大航天技术应用的经济意义。8分
材料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中国政府在和平开发利用太空上的立场的正确性。9分
材料三:从“神五”到“神七”,再到“天宫一号”和“神八”,中国航天人正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奇迹,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 中国航天人一定能建立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3)从哲学上怎样理解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信心?4分
材料一全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部分指标
注:全国“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为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为8.9%,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1.2%。浙江省“十一五”GDP年均增长速度11.8%,“十二五”GDP年均增长目标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7%左右。
材料二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依赖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丰沛的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发生变化。国际经验也表明,经过二三十年的连续高增长后,会出现经济增速的回调。适当调低经济增速目标,通过居民收入的加快提升,为未来可持续增长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是必然的选择。8%的增长速度符合浙江省情,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发展速度也一直领先于全国,而当浙江的经济增长到一定规模之后,主动调节增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GDP年均增速暂时放缓,是为了今后能跑得更快、更稳。浙江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追求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劳动力来谋求快速增长,要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以创新促进转型,来谋求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一、二,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浙江省为什么要适当调低经济增速目标,谋求科学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