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调查显示,从2009年至2012年,连续3年发生在云南的特大干旱,已造成云南省319万人、158万头大牲畜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部分城镇供水紧张,部分企业、厂矿已经处于停产停工状态,全省因干旱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00亿元左右。
材料二:有关专家指出这次云南大旱除了极端气候造成降雨减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用水量大增、城镇居民生活改善用水量大增等原因外,也是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水库少,不仅对天然径流拦蓄少,而且水资源调控能力太薄弱,造成工程性缺水。还由于人们往往重洪涝轻干旱,对干旱的防御意识不强,贻误了时机。饮水困难导致民众争抢水源,加剧水资源配置难度的同时也诱发了新的安全隐患。
请你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为解决云南旱情提出合理措施?
(2)运用政府责任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解决旱情,该怎么做?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
材料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 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受战争创伤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材料二《意见》指出,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提升苏区精神("坚定信念、
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和红色文化影响力,建设全国爱国主
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有关知识阐述出台《意见》的必要性.(6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的意义.(6分)

(13分)材料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为支柱产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8分)
材料二瘦弱的她,冲入滚滚车流救下受伤女子。2012年3月1日,山东烟台女孩刁娜出现在济南泉 城广场学雷锋活动上,虽然还只能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路,但她的倩影却让所有看到的人忍不住赞美一句“中国最美女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曾表示,“人需要“义利观”,义在利之上。而且社会观点会更加丰富、多元,不过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除了经济价值,还有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

材料一2010、2011年我国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注:2012年上半年,消费对GDP的高效率为57. 7%,投资贡献率为49. 4%,出口贡献率为-7. 1%。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我国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包括“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 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城镇基 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 体系基本形成。
(2)结合材料,谈谈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28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材料一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天津市将继承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计划”;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天津市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的保护与传承;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的的生态文化素养。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材料一,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
(2)分析材料一,天津市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微博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微博已成为加快传播、拓展文化空间的极好工具;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不良社会舆论的 “放大器”。
(3)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为政府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为23%,消费率约为75%。】
材料二 2012年8月,国务院决定,重大节假日,七座以下小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9月底,交通部宣布,2012年的“中秋—黄金周”正式实行以上政策。国家出台这一政策,是为了施惠于民,并鼓励人们驾车出游,从而刺激消费,提振经济。
材料三 2012年10月3日,“中秋—黄金周”进入第四天。各大景区纷纷告急,继长假之初的大拥堵后,各大景区的游客正急剧攀升,到处人满为患,景区不堪重负,游客也怨声不断。有专家指出:“政府的免费政策的初衷值得肯定,但这一公共政策的推出,由于缺乏收集广泛的公众意见和充分的专家论证,尤其是对可能出现的拥堵和拥挤现象考虑不足,结果导致好心政策未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问题?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6分)请运用《经济生活》消费的知识,提出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8分)
(2)请结合材料,运用政府和公民的知识回答:怎样做决策才能避免“好心政策未能收到最好的效果”?(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