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多年的生态考察活动,请回答考察中的有关问题:
|
(1)考察发现群落中的植物以及甲、乙、丙三种动物的数量变化如图19所示,由图可知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期。根据你对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作出的推测,提出一个合理的研究课题: 。
(2)群落中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对种群生存的意义是 。
(3)据图可知当甲种群的数量增多时,随后乙、丙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是 、 。
(4)在图中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流入甲的总能量小于丙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丙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 所利用。
(5)牧场中有牧草、牛、羊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畜产品产量的是 。
A.选育良种,增加运动,饲喂精料 |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
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声信号提高牛羊的繁殖率 |
D.合理延长光照时间,使牛增重、提高产奶量 |
如图为一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的电荷分布及相关处理。据图回答:
(1)神经细胞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 。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 。
(2)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则a~b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 。电流计指针偏转 ▲ 次。
(3)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 ▲ 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 。
SCID是一种严重缺乏综合免疫力的疾病,在正常情况下,每10万个新生婴儿中,可能只有一个会遭此厄运。研究者曾对两个双亲均正常的患病女婴进行临床试验,发现此病是由于病人体内缺乏一种脱氨基腺苷酶而引起的。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斯拉夫进行了狂轰滥炸,大量使用了石墨炸弹、油气炸弹和贫铀炸弹,战后发现,癌症、SCID病和新生儿畸形等多种遗传性疾病是这一地方的多发病。若有一男子因此而患上了SCID病,该病人所生的一个正常儿子A(战后出生)和一位其父亲是先天血友病、母亲正常的SCID病女性B结婚。(SCID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血友病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SCID病的遗传方式是 ▲ 。
A.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C.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2)A和B的基因型分别是 ▲ 和 ▲ 。
(3)A和B所生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 ▲ ;生一个只患SCID病男孩的几率是▲ 。
(4)贫铀炸弹使生物发生癌变的原因是 ▲ 。
如图为两种动物细胞(均为二倍体)的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细胞处于何种细胞分裂中的哪个时期? ▲、 ▲。
(2)乙细胞的名称为 ▲,内含同源染色体 ▲对。
(3)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中分别有几对同源染色体?
甲 ▲,乙 ▲。
下图X、Y、Z曲线分别表示一天24小时的温度、某植物的光合速率(CO2mhg/h)、表观(净)光合速率(CO2mg/h)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中午12点时,Z曲线下降,可能原因是▲。
(2)如果中午12点时,Y曲线也下降,则原因可能是 ▲。此时若比较d、e两个点对应的时刻,则 ▲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 ▲时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相对较大。
(3)中午12点,植物的呼吸速率约为 ▲CO2mg/h。
(4)Z曲线的a点上升,其原因是 ▲。
(5)图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 ▲。根据Z曲线的变化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
(6)0—6点中,植物呼吸释放的CO2总量是 ▲,消耗葡萄糖总量是 ▲。
(7)你认为植物能否正常生长?并说明理由 ▲。
(8分)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由遗传图解可判断出甲病为常染色体上______性遗传病。
(2)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3)假设Ⅲ1和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