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D是一种严重缺乏综合免疫力的疾病,在正常情况下,每10万个新生婴儿中,可能只有一个会遭此厄运。研究者曾对两个双亲均正常的患病女婴进行临床试验,发现此病是由于病人体内缺乏一种脱氨基腺苷酶而引起的。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斯拉夫进行了狂轰滥炸,大量使用了石墨炸弹、油气炸弹和贫铀炸弹,战后发现,癌症、SCID病和新生儿畸形等多种遗传性疾病是这一地方的多发病。若有一男子因此而患上了SCID病,该病人所生的一个正常儿子A(战后出生)和一位其父亲是先天血友病、母亲正常的SCID病女性B结婚。(SCID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血友病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SCID病的遗传方式是 ▲ 。
A.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C.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2)A和B的基因型分别是 ▲ 和 ▲ 。
(3)A和B所生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 ▲ ;生一个只患SCID病男孩的几率是▲ 。
(4)贫铀炸弹使生物发生癌变的原因是 ▲ 。
如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成分 |
含量 |
成分 |
含量 |
NaNO3 |
3 g |
FeSO4 |
0.01 g |
K2HPO4 |
1 g |
(CH2O) |
30 g |
琼脂 |
15 g |
H2O |
1 000 ml |
MgSO4·7H2O |
0.5 |
青霉素素 |
0.1万单位 |
⑴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于培养基。
⑵根据培养基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培养的微生物可是。
⑶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⑷若用该培养液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应加入的物质是,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将呈反应。
(9分)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将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①实验中A瓶作为空白对照,可以说明。
②据图分析实验结果: D瓶与A、C瓶比较说明:。
E瓶与A、C瓶比较说明:。
在某种小鼠中,毛色的黑色为显性(E),白色为隐性(e)。下图示两项交配,亲代动物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基因E”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动物C与动物D的表现型不同,说明。
(3)现将动物C与动物R交配:
①若子代在–15℃中成长,其表现型及比例最可能是。
②若子代在30℃中成长,其表现型最可能是。
(4)现有一些基因型都相同的白色小鼠(雌雄均有),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I.设计思路:
①;
②观察子代小鼠的毛色。
II.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①若子代小鼠,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②若子代小鼠,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③若子代小鼠,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甲的细胞可产生抗体,乙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
(1)甲和乙的细胞都属于细胞.从图中看,与叶肉细胞的结构不同的是:甲和乙的细胞都.
(2)甲的细胞可以由分化而。用数字标号和箭头,依序写出参与了抗体合成与分泌全过程的细胞结构:.
(3)酵母菌产生酒精的场所是,产生CO2的场所是.(本小题要求写出数字符号及结构名称)
(4)甲的细胞比乙的细胞代谢速率快,从结构方面找出一条原因:。
(5)从甲图[5]结构上提取了某种物质,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物质是。
(6)________细胞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如图1所示为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注:[ ]填图中的标号, 上填入相应的文字)
(1)高等植物没有的细胞器是[ ] ;它与细胞的 有关。
(2)作为细胞内物质的运输通道并与脂类物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
(3)图中结构[ ] 对植物细胞的水分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4)图中④所示的细胞器是 ,它的主要成分是 和 。
(5)图中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的是[ ] 和[ ] 。
(6)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 ] 。
(7)与根尖成熟区细胞相比,该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 ] 。
(8)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 。
(9)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 。
(10)细胞膜、液泡膜及其中间的细胞质组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若该细胞为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t0时刻,将其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_______和[ ]________分离的现象;随着细胞渗透失水,细胞液浓度________,细胞吸水能力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在t1时刻若把细胞放在0.6g/ml的蔗糖溶液中,其质壁分离的速度将会_______,t2时刻再将该细胞放入清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下面两个坐标中呈现上述过程: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