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时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上述材料不能表明
A.经济、科技、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
B.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
D.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③传染疾病的肆虐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③④ |
有人认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以下对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美国“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A.30年代——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 B.50年代——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C.70年代——交替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 | D.90年代——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 |
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