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尸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禅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
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霍氏权日久  秉:执掌        客有主人者  过:拜访
C.威震主者不  畜:容            D.天下之      害:陷害
选出全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 )
①霍氏秉权日久     ②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③霍氏奢侈
④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⑤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        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该不让臣子生活奢侈,且不让他们长时期秉权。
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C.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
呜呼!予之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予之于死者及:碰到、濒临
B.大酋当死诋:辱骂
C.真州之城门外逐:追逐
D.海安、如皋道:经过、取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 / 然而隐忍
B.而幸生何为 / 死生,昼夜事
C.将请罪君 / 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
D.死而死矣,境界危恶/ 惜其用武不终也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的几项是
例句: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②将请罪于君③死生,昼夜事也
④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⑤恐年岁之不吾与⑥洎牧以谗诛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作者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
B.一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引出了作者对九死一生经历的回顾。
C.本段作者一口气历数十八个“死”,写出了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D.“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文天祥对死亡的态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表明了文天祥对自己经历的磨难还是有怨悔之意的。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译文: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译文: ______________
(3)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译文: 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然秦以区区之地,①,②,百有余年矣;③,崤函为宫;④,身死人手,⑤,何也?⑥。(贾谊《过秦论》)
乙:①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雁过也,正伤心,。(李清照《声声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百亩。学师郝子文灿以所入倡乡众,杨计亮、李荣玉等协力经营,益广斋舍,许侍郎三礼题曰:“漳南书院”。问学者日众,郝子遂谦不任事,别寻师者十有五年。
于康熙三十三年,郝子不远数百里,抵荒斋,延元主院事,元辞。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明年,又以币聘予,再辞。又明年,遣院中苗生尚信至,进聘仪,掖起复跪者十日。予不得已,告先祠行。距堡北十余里,漳水涨,堡人檥舟入,乃知其地苦水久矣。郝子率弟子拜迎,止其舍。卜吉,郝子及乡父老、子弟咸集,从予行释奠礼于孔子主前。谕之曰:“而地无文士乎?而遂致予!盖将以成人之道自勖也;予不敏,敢以成人之道告。”乃出予《习斋教条》。读讲讫,揖退。
时左斋建其一,余未定。乃进郝子曰:“请建正庭四楹,曰‘习讲堂’。习讲堂之东北隅为仓库、厨灶,西北隅积柴炭,后为厕。院前门东一斗室日‘更衣亭’,凡客至,通傧、拂洗、更衣,一茶乃入。西为‘步马射圃’,上构小亭。此矩模大略也。吾子谓何?”郝子拜手曰:“善。但此百世计,独无处灿地乎?”予曰:“念之矣。须院事竣,院前壑,启土必更深广,引水植莲,中建亭,窗棂四达,吾子居之。讲习暇,元偕诸子或履桥,或孥舟入,弦歌笑语,作山水乐,复何憾乎?”郝子大笑。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尔宵闻。习讲堂成,高二丈有奇,架木覆苫,以肆望汪洋,莫购砖瓦也。
四阅月,颇咀学习乐味。而漳水五泛,初横二十里,继至七十里,赤泥封稻穗,屋倾侧不敢居,堡男妇各树席铺。予叹曰:“天也!”乃告归。父老弟子饯别泣送,予亦洒泪。郝子拜手宣于众曰:“是院也,定为颜子书院。颜子生为漳南书院师,殁为先师。灿以祖产赠宅一所,田五十亩,合院原田共百五十亩,生为颜子产,殁为颜子遗产。”复立图券为质。曰:“田少获,即延先生还。”又请记其事。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然其兴学敦师,不可没也。
康熙四十年三月六日博陵颜氏元识。
(选自颜元《漳南书院记》,有删节)
[注]①檥( yǐ)撑船靠岸。②释奠礼: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主院事延:邀请
B.院事竣须:必须
C.复立图券为质:信物
D.然其兴学师敦:尊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问学日众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B.知其地苦水久矣引其匕首提秦王
C.地无文士乎遂鸡豚
D.郝子拜手宣众日青出蓝而青于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肥乡屯子堡本有义学,郝文灿拿出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合作,兴办教育,渐渐扩大了校舍规模;因求学的人日渐增多,他另访名师主持书院事务。
B.郝文灿曾经三次到颜元家中,请他主持漳南书院的事务,但是都被拒绝;后来他派了苗尚信来,献上聘礼,跪求十日,才使颜元感动并答应了请求。
C.颜元来漳南书院之后,制订了详细的校园建设计划;又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用来让他颐养天年。
D.颜元在漳南书院期间,由于漳水持续泛滥成灾,被迫返乡;郝文灿在与其相别时,宣布将“漳南书院”更名为“颜子书院”,并将永以颜元为师。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 3分)
译文;
( 2)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迩宵闻。( 3分)
译文:
( 3)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 4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游学
B.范仲淹以言事贬:批评
C.帝问执政延:邀请
D.言之,毋以中外为间第:只管

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欧阳修“切直”的一组是
①修贻书责之②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③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④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⑤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⑥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欧阳修写书信指责范仲淹,而司谏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B.欧阳修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被人称为“党人”。欧阳修也为此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C.欧阳修深得皇帝器重。当保州有战事,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之职出征之际,皇帝还请欧阳修跨越职务给自己进言。
D.欧阳修屡遭邪党迫害。因欧阳修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借欧阳修外甥女入狱之事网罗欧阳修的罪名,后又担心欧阳修被复用,便一再陷害他。

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2)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①《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了“齐人三鼓”、“”和“”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追击齐军的全过程。
②屈原用《国殇》悼念和颂赞为国英勇献身的将士,其中描写了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天时坠兮威灵怒,。出不入兮往不反,。”
③李密在《陈情表》中突出本朝治国以“孝”为纲:“,凡在故老,,……”再写自己的情况尤为特殊。希望借此打动晋武帝。
④韩愈通过鲜明的对比,批驳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⑤范仲淹在《苏幕遮》一词中描绘了清秋时节的景象:“碧云天,,秋色连波,。”色调对比强烈,意境开阔,堪称写景大手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