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过程的顺序为( )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 ②释放第二极体 ③顶体反应 ④穿越透明带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
|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③②④⑤⑥① | C.④⑤②①③⑥ | D.③④②⑤⑥① |
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 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
| 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
| C.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
|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
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 A.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 B.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
| C.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
| 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
下表是豌豆五种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据上表判断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通过第一、三、四组可以得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通过第二、四组可以得出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 |
| B.以A和a分别表示茎高的显、隐性基因,D和d分别表示花色的显、隐性基因。则第一组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aaDd |
| C.每一组杂交后代的纯合子的概率都相同 |
| D.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的杂交组合是第五组 |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成功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提出的问题: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
| B.假说的核心: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
| C.根据假说设计了测交实验并推理出相应结果 |
|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说 |
将某种大小相同的绿色植物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光照1 h,再测其重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 组别 |
1 |
2 |
3 |
4 |
| 温度(℃) |
25 |
27 |
29 |
31 |
|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 |
-1 |
-2 |
-3 |
-1 |
|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mg) |
+3 |
+3 |
+3 |
+1 |
分析表中数据可判定( )
A.光照的1 h时间内,第4组合成葡萄糖总量为2 mg
B.光照的1 h时间内,第1、2、3组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C.光照的1 h时间内,四组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是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