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到新的失败。”恩格斯所评论主要是指
| A.颁布“解负令” | B.建立四百人会议 |
|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 D.鼓励发展工商业 |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对下列哪一理论的评价()
|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
|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
|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
|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著书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戍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 B.实现富国强兵 |
| C.引领思想启蒙 | D.建立民上政治 |
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
| A.承认了现实生活中的等级秩序 |
| B.为封建贵族特权辩护 |
| C.带来世俗界上帝“弃民”的沉沦 |
| D.推动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
|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
| C.否定了基督教长期传颂的教义 |
|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