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 )
A.洋务企业 | B.外资企业 |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D.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D.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①辛亥革命②十月革命③工业革命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