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清传
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③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雠:出售②蚩:傻,无知③翦翦:小气。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居善药居:储存 |
B.冀速已冀:希望 |
C.相属于户属:嘱咐 |
D.执其道不废执:坚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市人以其异以勇气闻于诸侯 |
B.不害清之为富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C.一不得直,则怫然怒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D.炎而附,寒而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清是个很高明的医生,山区水乡的百姓都来找他治病,他开的药方使患者很快康复,因而深受人们赞誉。 |
B.宋清的经营决不急功近利,而是注重自己的声誉和形象。他与人为善,不图回报,四十年如一日。 |
C.宋清始终坚持“居善药”,在经营中坚持药品质量第一。不管是现钱交易,还是用欠条求药,都给与好药。 |
D.在本文中,柳宗元选取了几件小事,重点叙述宋清经营的过程,给我们塑造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搜访遗逸于江南遗逸:遗留隐逸者 |
B.自杀者相属相属:相连,相继 |
C.以字呼之而不名不名:不直呼名字 |
D.不知其经济之学经济:经营,管理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甚任之任:信任 |
B.乃令张仪佯去秦去:离开 |
C.仪与王约六里约:大约 |
D.欲与怀王会会:会面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
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⑵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毛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也。
右卫将军韩子高始与仲举通谋,其事未发,喜请高宗曰:“宜简选人马,配与子高,并赐铁炭,使修器甲。”高宗惊曰:“子高谋反,即欲收执,何为更如是邪?” 喜答曰:“山陵始毕,边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为杖顺,然甚轻狷,恐不时授首,脱其稽诛,或愆王度。宜推心安诱,使不自疑,图之一壮士之力耳。”高宗深然之,卒行其计。
及众军北伐,得淮南地,喜陈安边之术,高宗纳之,即日施行。又问喜曰: “我欲进兵彭、汴,于卿意如何?”喜对曰:“臣实才非智者,安敢预兆未然。窃以淮左新平,边氓未乂,周氏始吞齐国,难与争锋,岂以弊卒疲兵,复加深入。且弃舟楫之工,践车骑之地,去长就短,非吴人所便。臣愚以为不若安民保境,寝兵复约,然后广募英奇,顺时而动,斯久长之术也。”高宗不从。后吴明彻陷周,高宗谓喜曰:“卿之所言,验于今矣。”
高宗委政于喜,喜亦勤心纳忠,多所匡益,数有谏诤,事并见从,由是十馀年间,江东狭小,遂称全盛。唯略地淮北,不纳喜谋,而吴明彻竟败,高宗深悔之,谓袁宪曰:“不用毛喜计,遂令至此,朕之过也。”
初,后主置酒于后殿,展乐赋诗,醉而命喜。于时山陵初毕,未及逾年,喜见之不怿,欲谏而后主已醉,喜升阶,佯为心疾,仆于阶下,移出省中。后主醒,乃疑之,曰:“我悔召毛喜知其无疾但欲阻我欢宴非我所为故奸诈耳当乞一小郡勿令见人事也。” 乃以喜为永嘉内史。
喜至郡,不受俸秩,政弘清静,民吏便之。喜在郡有惠政,乃征入朝,道路追送者数百里。其年道病卒,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陈书·毛喜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脱其稽诛,或愆王度愆:过错
B 安民保境,寝兵复约寝:停止
C卿之所言,验于今矣验:证实
D唯略地淮北,不纳喜谋略:攻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悔召\毛喜知其无疾\但欲阻我\欢宴非我所为\故奸诈耳\当乞一小郡\勿令见人事也
B我悔召毛喜\知其无疾\但欲阻我欢宴\非我所为故\奸诈耳\当乞一小郡\勿令见人事也
C我悔召毛喜\知其无疾\但欲阻我欢宴\非我所为\故奸诈耳\当乞一小郡勿令\见人事也
D我悔召毛喜\知其无疾\但欲阻我欢宴\非我所为\故奸诈耳\当乞一小郡\勿令见人事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喜思虑深远。韩子高有谋反迹象时,毛喜奏请高宗简选人马,调拨给韩子高,并赐予恢炭,使之修缮武器盔甲,目的在于稳住子高,使其推迟作乱时间。
B 毛喜明察时势。高宗想进兵彭、汴,毛喜认为淮左刚平定,好不太平,不能凭借疲惫之师与周人争锋,高宗不听,结果吴明彻作战失败,损兵折将。
C 毛喜受高宗宠信。高宗把政事委托给毛喜,毛喜也尽忠竭诚,知无不言。所言之事大多被高宗听从。于是十余年间,狭小的江东开始呈现出全盛局面。
D 毛喜忠诚敢谏。陈后主在父丧不久就大摆筵席,并且命令毛喜喝酒。毛喜不高兴,想进谏但皇上已醉,他就假装发病,仆倒于地。后主酒醒后就贬了他的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宜推心安诱,使不自疑,图之一壮士之力耳。
(2)高宗委政于喜,喜亦勤心纳忠,多所匡益,数有谏诤,事并见从。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介词,因为 |
B.而刘夙婴疾病被……缠绕 |
C.九岁不行不可以 |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 |
对《陈情表》全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就被迫改嫁,李密是由祖母抚养成人的。 |
B.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辞不就职。“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
C.李密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愿望,又表达了对晋武帝活着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忠心。 |
D.陈情表开篇就提出不愿应召,接着从自己的幼年的不幸的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最终让君王收回成命。 |
下列句子用斜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
B.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
C.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
D.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知节既领其一,甚被恩遇。
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在偃师城北。世充来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之。授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吉①。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军还,坐免官。未几,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建成、元吉:秦王李世民的兄弟。 ②贺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简:挑选 |
B.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营:安营,驻扎 |
C.构之于高祖构:陷害 |
D.表请乞骸骨,许之表:奏章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②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
③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A.以因则 | B.而为乃 |
C.以为乃 | D.而因则 |
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
A.世充器度浅/ 狭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
B.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岂是/ 拨乱主乎 |
C.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誓/ 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
D.世充 /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 誓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咬金有胆识。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动乱之际,组织聚集了数百人来保护乡人,防止其他盗贼来侵犯。 |
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挡百万人马,他也因此蒙受特殊待遇。 |
C.程咬金几易其主。李密被败后,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难成乱世英明之主的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 |
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立下功勋;但是后来因罪被免官,而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
(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