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诉讼当事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
审理之日,如遇承审员、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则应延期审讯……
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务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八经》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材料三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
(2)依据材料二,韩非子的法学思想有哪些可取之处?
(3)结合历史背景,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法治思想的立足点有何不同?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野蛮进入半开化,从半开化进入文明。现在的文明也正在不断发展进步中。欧洲目前的文明也是经过这些阶段演变而来的。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
虽然现在称西洋各国为文明国家,这不过是在目前这个时代说的,如果认真加以分析,它们缺陷还非常多。……只是大体上看来,西洋各国有朝向文明方面发展的趋势,而决不可认为目前已经尽善尽美了。既然不能以西洋文明为满足,那么,我们就可以舍弃西洋文明而不效法它吗?如果这样,我们将要处于何等地位呢?既不能安于半开化,更不能退回野蛮的地位。要摆脱这两个落后地位就必须另寻出路。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有人说,世界各国彼此分立,各自形成独特的体制,人情风俗也互有差异,国体政治也各有不同,现在为追求本国的文明,而完全以欧洲为衡量利害得失的标准,岂不是不合理吗?应该适当地汲取外国文明,研究本国的人情风俗,根据本国的国体和政治制度,选择其合乎国情者,当取则取,当舍则舍,这样才能调和适宜。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摘编自(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
运用文明史观并结合所学评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5分)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型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被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命拉大了各文明区的差距。……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的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一摘编自杨宁一主蝙《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之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中西文明交流是不平等的,中国处在明显的弱势的一方、带有被动性。这次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转型。
——摘引自袁行霈等主蝙《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德、日的非和平方式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关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以及在制度和文化因素中的扩张特征。德国和日本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固,在19世纪束20世纪初—度成为欧洲和东亚最强大的国家,并对英国及其他老牌强国构成严重成胁。它们的迅速崛起必然遇到现存霸权国家和整个国际体系的压制,形成不可避免的生死对抗,最终导致其崛起进程的中断和失败。尽管二次大战以后,德、日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再崛起,但是始终不能成为完全的世界大国。这其中的教训,值得每个后起大国认真吸取。
——摘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四在2012年ll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胡锑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越南自从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以华为师”,并坚持结合自身实际,悦意创新,20年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一一魏伟新,王利文《越南改革开放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发生怎样的重大政治变革?(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工业革命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中国 “文明转型”的主要特点和历程。(10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日本、德国崛起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德国与日本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有哪些?(7分)
(4)根据材料四,从现代化讲程的角度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4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一战中,奥斯曼土耳其站在德国一边,导致协约国一方对其宣战。1918.10. 土耳其战败投降,“他们既然来了,就得离开”,,凯末尔如是说“革命拉开序幕”。
材料二凯末尔在1923年的一次演说中表明“至今,我们军队所取得的胜利不能认为已使国家得到真正的拯救,还应为取得科学,经济的胜利而准备。”之后《经济公约》在伊兹密尔举行的经济大会通过。
材料三“凯末尔革命后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它强调‘世俗主义’,主张否定宗教教法、废除宗教法院。在经济方面,借鉴苏俄,以‘国家主义’为主导,在1933年-1942年,进行了两次五年计划。”
“改革在称谓方面也有体现,由原来体现封建等级的‘帕沙’,改为贝依(先生),贝扬(女士)……”
“允许女子除去面纱,男女同校,给予女子以选举权”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改革背景及内容。
(2)根据所学知识,评价改革的影响。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我军装备虽远不如敌,但与朝鲜人民军一起作战,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经验丰富。朝鲜虽为狭长半岛,海空进攻,但因是山地、树移,稻田多,矿洞也多,吓难发挥其现代装备之作用。……虽然敌人兵力不足,不高,攻击力不强,但因具有优势的装备和强大的火力,防御还是强的。同时朝鲜为狭长半岛。蛤我军的广泛机动而敌凭借其海空优势造成很大威胁,使我处于战略内线。在这种情况下,迅速结束朝鲜战争是不可能的。”
——邓华(志愿军)
“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我感到一种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史阿瑟和李奇微两们将军一定有同感。”1953年7月27日,代表团与“联合国军”代表团在朝鲜中部校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后来回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朝鲜热战对主要参战国家的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