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桥边的老人》选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给读者一种真实感、亲切感。这样可以避免作者的介入,从而更显得客观。 |
| B.《墙上的斑点》中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心理世界,它是作者进入现实世界的一个跳板。 |
| C.高尔基在《丹柯》中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高举着自己燃烧的心为人们照亮前进道路的英雄形象。在情节设置上的一波三折凸显出小说主题的悲剧意味。 |
| D.《清兵卫与葫芦》中开头用倒叙手法,留下悬念,与结尾遥相呼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强化了小说主题。 |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下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家兔的体色是由两对基因决定的,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 B.对F1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3种,比例为1∶1∶2 |
| C.F2灰色家兔中基因型有3种 |
| D.F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1/4 |
某对夫妇的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
A.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是1/2
B.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是3/8
C.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
D.不患病的概率为1/4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
|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 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
| D.由于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
关于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
|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
|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
|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