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C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B.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
C.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下表反映了1912-1921年我国民族工业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行业
企业名称
经营者
面粉、棉纱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振勋
火柴
鸿生火柴无限公司
刘鸿生
卷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照南、简玉阶兄弟
化工
永利化学公司
范旭东


A.轻工业发展较快 B.地区分布失衡 C.重工业发展较慢 D.工业结构比例失调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可能出现在

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