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对于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适应这一趋势,中国采取的历史举措是
A 实行改革开放 B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改善中美关系 D 加入世贸组织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是其产约(财立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 B.重农抑商 | C.施行仁政 | D.闭关锁国 |
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②纸张③瓷器④棉布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以下两图,其中图(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 B.秦 | C.西汉 | D.东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