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四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5月~l0月在上海召开,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博览会。主要目标是: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1)分析上海世博会主要目标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材料五 建国6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不仅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向世界敞开国门,更有助于中国与世界接轨。中国有理由、有必要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世博会,让世界认识中国。
(2)联系材料五,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有信心让世界认识自己。
材料一:
我国2001年-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年份 内容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6860 |
7703 |
8472 |
9422 |
10493 |
11759 |
13786 |
15781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366 |
2476 |
2622 |
2936 |
3255 |
3587 |
4140 |
4761 |
材料二:2001年-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年 |
城镇 |
38.2 |
37.7 |
37.1 |
37.7 |
36.7 |
35.8 |
36.3 |
33.8(北京) |
农村 |
47.7 |
46.2 |
45.6 |
47.2 |
45.5 |
43.0 |
43.1 |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食物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读图表材料,回答:(1)、材料一、二(含注)分别说明了什么?
(2)、试分析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加对薄弱环节、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支出;继续调整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支出。要抓好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控制一般性支出。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提高投资使用效益。
据2007年7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国财政部门树立服务大局、做大蛋糕、以人为本、主动买单的理财理念,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健康发展的“调节器”。为此,国家将采取有保有控的方式,调整和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方面的供给,加强财政支持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技、卫生、文化领域的力度,加快向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等方面的倾斜。
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是如何运用财政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落实2008年底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之一。然而,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材料一:目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消费能力不足;农民的消费结构存在问题,在有限的收入中,除去基本生活支出和再生产投资外,农民支出的很大部分用于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支出,制约了农民其他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
材料二:国家的相关政策
政策1 |
全部取消了农业税,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中央政府对“三农”的投入达到5625亿元。 |
政策2 |
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
政策3 |
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
政策4 |
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
材料三: 针对农村消费不足的状况,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财政部、商务部两部委决定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开展“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试点工作。政策规定:试点地区的农民购买指定厂家的产品,可领取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以直补方式给予的销售价13%的补贴。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这项政策2009年2月将推向全国。这项政策的实施,可以撬动农民消费大约9000亿元,从而有效拉动了农村消费。
(1)为什么要扩大消费需求?
(2)说明政策出台的哲学依据。
(3)财政的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材料一:1949年全国财政收入总规模仅有62.17亿元,30年后的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虽然首次突破1000亿元,然而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全国财政收入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增长了9倍,到1998年突破1万亿元,5年后的2003年跃上2万亿元大关。2005年超过3万亿元, 2006年接近4万亿元,2007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而2008年1-7月全国财政收入已达到四万亿元。仅2003~2007年五年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0万亿元,年均增长22%。
材料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一路走高,已从1995年最低点的10.3%,回升到2006 年的18.5%,2007年突破了20%。但如果加上偿还国债支出、社会保障费收入、预算外支出和制度外支出后,财政收支将占到GDP的30%以上。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已经驶入历史快车道。
材料三、2008年7月份全国财政支出4561.44亿元,同比增长40.9%。1-7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27443.46亿元,同比增长29.7%。1-7月,我国财政支出增长较快的项目主要是:环境保护支出同比增长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46.5%,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43.8%,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37.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增长35.1%,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34.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同比增长26.8%,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3.7%。
(1)、上述材料分别显示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财政有哪些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