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在滇藏和川藏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材料二 川藏铁路走向规划建议方案中有“南线”和“北线”两条线路。其中,沿着318国道的为南线,它起于成都,经浦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该线基本与“茶马古道”的川藏线南线一致。沿317国道的为北线,也与“茶马古道”的川藏线北线一致。
(1)(6分)318国道和川藏铁路线路的选线走向,为何与“茶马古道”线基本一致?
(2)(9分)“茶马互市”的做法对今天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3)(9分)分析建设川藏铁路比青藏铁路难度大的原因。
(4)(4分)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雅安,有“雨漏”之称,年降水量较多,解释其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保护区正式成立。2005年5月13日联合国在《湿地公约》亚洲区域会议上,正式批准三江源国家保护区的鄂陵湖、扎陵湖湿地为国际重要湿地,这标志着三江源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原湿地之一。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鄂陵湖、扎陵湖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长江源头流量减少,有些支流出现干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读“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和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
材料: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 757个,其覆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约13.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8个,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1)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变化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为何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4)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我们可以从哪三个方面来做工作?
(5)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成三大类:综合生态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其划分依据是(  )

A.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B.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C.自然保护区的级别
D.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

水资源和人才、技术的缺乏是妨碍西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读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历史名城堙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古城附近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2)该地区的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地区发展了水稻种植业,为解决耕地的用水不足,在a处上游筑坝修水库,那么对该流域生态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其后果可能会造成________消失。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发展_________等第三产业;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要发展___________型农业,同时可推广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灌溉技术。
(3)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为防止沙漠的扩展,在做好退耕还牧、退耕还林的同时必须做到“退人”,如可以将零星分布的聚落居民迁入a地,加速a地的城镇化。这一举措对该区域的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读“我国天山北麓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分布示意图”(公元1~17世纪期间开发的绿洲称古绿洲,公元17~20世纪中叶期间建立的绿洲称为旧绿洲,建国以后开辟的绿洲称为新绿洲),完成下列问题。

(1)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的稀缺性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该自然资源匮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元1世纪至今,天山北麓绿洲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其形态呈现出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的演变特点,其空间拓展表现为__________。
(3)近几年该地区位于河流下游的绿洲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请将以下选项的序号填入空白框内,完成“河流下游绿洲生态系统环境退化成因示意图”。

a.土地盐碱化 b.上中游绿洲扩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绿洲萎缩,土地荒漠化现象加剧d.植被衰退 e.农业扩张,耕地面积剧增,灌溉用水量超出环境承载力 f.土壤肥力下降 g.下游来水减少
(4)从长期来看,要改善流域下游绿洲的生态环境,全流域要共同发展_________型农业。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
(1)填内容: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玛雅文明在公元前形成于________洲。
(3)从图中能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要年________地力才能重新使用。
(4)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5)从图中看出,玛雅文明在十五、十六世纪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的恶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