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著名作家,经常征引古希腊、罗马的论述,来反思、探索人类的问题,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命运。这位作家代表哪一种思潮的精神( )
A.文艺复兴 | B.启蒙运动 | C.马克思主义 | D.乌托邦思想 |
有个国家曾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食,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在农村中出现了“背口袋”的人,他们偷偷从农村背着口袋贩粮,到城市卖粮。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
A.大力发展凯恩斯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B.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D.充分运用斯大林模式,推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
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 | 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 |
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 | D.推进福利国家形成 |
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①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②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
③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④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阅读下表,表中反映的该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特点有
表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主要产品完成情况
产品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增长率(以1932年为100) |
汽车 |
万台 |
20 |
832 |
钢 |
万吨 |
1300 |
189 |
棉织品 |
亿米 |
51 |
488 |
农业总产值 |
亿卢布 |
262 |
154 |
工业总产值 |
亿卢布 |
927 |
220 |
①采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
②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③实施不均衡发展的经济战略
④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执政18年。下表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
时间 |
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 |
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 |
1966—1970年 |
7.8% |
8.5% |
1971—1975年 |
5.7% |
7.4% |
1976—1980年 |
4.3% |
4.4% |
勃列日涅夫改革出现上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注重发展重工业②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执政后期改革停滞不前④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耗资巨大
⑤遭受长期严重的自然灾害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