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5.18,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至②至③至④的变化是以 (填空)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选择下面的字母填空)
A.太阳辐射 B.地势高低 C.距海远近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的变化(选择下面的字母填空)
A.①至②至③至④ B.③至⑤至⑥
产生的原因是 。(选择下面的字母填空)
A.太阳辐射 B.地势高低 C.距海远近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
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选择下面的字母填空)
A.太阳辐射 B.地势高低 C.距海远近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1:“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中科院院士李吉均
材料2: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
(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写出课题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
(3)李吉均院士认为“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李院士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2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B图表示。
(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砸气候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
(6)上述研究表明,地理环境具有性,其表现有。
根据图中提示,回答下列问题:A、B、C、D分别代表四种植物形态,其中反映骆驼刺特点的是 __,
反映荷花特点的是 __,反映热带雨林特点的是 ______。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形态有 _____和______,判断的依据是:中亚地区气候,土壤多呈 ___性反应,植物叶子 ___ 而根系 ___。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1分)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3l°N,103.4°E)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举世震惊,据专家考证,此次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的龙门山断裂带,突然错动滑动导致的,专家告诉我们“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下图是“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
(1)汶川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主要是指:板块与板块。两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导致了的隆起。(3分)
(2)结合材料,试判断图示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强烈地震?其判断理由是什么?能否判断每次强震发生的先后顺序?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3)从岩石的分类来看,图中地层中的岩石都是岩。如果该图所示剖面为汶川灾区的某处,科技人员在地质钻探过程中发现甲地层中颗粒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则说明甲地层形成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2分)
(4)在图中地表乙处能否进行大型的工程建设?为什么?(2分)
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判断依据是。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6分)
(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2分)
(3)乙、丙两处发现了矿产,是否可能一样?为什么?(4分)
(4)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修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建在何处比较合理?。不选择建在另一处的理由是什么?(6分)
(5)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2分)
(6)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则。(2分)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15分)
(1)地质构造名称:a,b,c。(3分)
(2)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状况如何?(4分)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a处还是选择b处开凿?(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4分)
(4)若以c处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是否合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