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过程图解。图中4、5表示两种功能不同的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细胞中,能够进行该过程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 和___ ________。
(2)转录过程中,DNA首先在[ ] 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将DNA分子中碱基对内的___________断开,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
(3)然后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以其中的甲链为模板,以 ______ _____为原料,合成出[ ] ___________。
(4)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的产物通过___________进入到细胞质中。
孔雀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其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是非常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几十年前,德国的一位育种者在众多的孔雀幼鱼中发现一条身体后半部为暗色的个体,并以此个体为基础培育出了“礼服”品种。用“礼服”品种的雌鱼作亲本(P)与其他品种的雄鱼杂交,所得子代(F1)个体中,雌雄鱼均表现“礼服”性状;将子代(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得子代(F2)个体中,雌鱼均表现“礼服”性状,雄鱼表现为1/2“礼服”性状、1/2无“礼服”性状。请用“假说—演绎法”对“礼服”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
(1)“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为:①提出问题→②→③演绎推理→④实验检验→⑤得出结论。在研究“礼服”性状遗传的①步骤中,提出的问题是。
(2)在研究“礼服”性状遗传的②步骤中,具体内容是:“礼服”为(显性或隐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在研究“礼服”性状遗传的③步骤中,可推断出:F1中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分别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F2中雌鱼基因型是,雄鱼基因型是。
(4)实验检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假设(请用遗传图解加以说明)。
(5)若进一步研究,可预测出F2个体自由交配得到的F3性状表现型之比为:雌“礼服”∶雌无“礼服”∶雄“礼服”∶雄无“礼服”=。
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2)雄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雄、雌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 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红、白三色,该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下图,只要有A或B基因,白色前体物质就可合成红色素,回答下列问题:
(1)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写出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
(2)纯合红花植株甲与纯合红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红花,F1自交,F2中红花∶白花=15∶1,则甲的基因型为。
(3)让纯合白花植株与(2)题中的F1杂交,子代中出现紫花,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现有一紫花植株,让其自交,所结种子再种植,植株中紫花∶红花∶白花=45∶15∶4,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或,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或。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基因自由结合定律进行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是对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有人将化肥或污染剂大量排放到水体中常会出现水体变绿导致鱼类死亡,进而引起水质变坏发臭的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请设计实验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浓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实验结果的预测。
供选实验材料:裸藻培养液(内含裸藻)、滴管、试管、试管架、记号笔、复合肥(磷酸氢二铵)、自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计数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N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在________号试管中按浓度梯度分别加入_________。在剩余试管中加__________。
第五步: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
第六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实验结果可能多种多样,请将下列两种可能的结果及结论补充完整):
①如果随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浓度的不断加大,裸藻数量也明显增多,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随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浓度的不断加大,裸藻数量无明显变化,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