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指
| A.中国较弱无法在和会上取得处置德国的权力 |
| B.欧美列强利用巴黎和会瓜分中国 |
| C.列强要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
| D.中国在一战中战败后在和会上遭掠夺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
②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
③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里的反映
| A.①③ | B.①③④ |
| C.①④ | D.①②③ |
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
|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下表反映了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中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954(%) |
1957(%) |
|
| 贫农、中农 |
91.4 |
2.7 |
| 集体 |
8.6 |
97.3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的是( )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
|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 D.三大改造的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