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在中国,对外政策重新回到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上来,即把外交政策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标联系起来,而不是过多地同意识形态的目标联系起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与“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直接相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求同存异 |
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
A.“一国两制”的制定 |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
C.“九二共识”的达成 | D.两岸“三通”的实现 |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 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的是( )
A.和平统一原则 | B.和平共处原则 |
C.一个中国原则 | D.求同存异原则 |
“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 |
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
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 |
D.得到进一步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