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两幅图。(左图:二分二至日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图;右图:地球公转示意图。)
(1)左图表示的地点应位于__________(纬度)
(2)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A位置时,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我国共有______省(区)可受
到太阳光的直射。此时,北京盛行______风,我国北方河流水位进入______期(丰水、枯水)。
(3)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B位置时是____月____日前后,在左图上是哪一点____(代号)。
(4)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C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______(纬线上),这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季
节是____。
开发早期,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经济为什么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达?
比较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差异
地区 |
地形特征 |
温度带 |
景观 |
气候类型 |
土壤 |
农作物 |
耕作制度 |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
寒温带 中温带 |
||||||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
黄土广布 |
||||||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
山地丘陵 |
贫瘠红壤 |
|||||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
低山丘陵 |
砖红壤 |
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 |
一年三熟 |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
松嫩平原 |
|||
共性 |
||||
地理环境差异 |
气候条件 |
|||
土地条件(4分,至少写3条) |
||||
矿产资源条件 |
矿产资源贫乏 |
|||
人类活动差异 |
农业 |
土地类型 |
||
主要粮食作物 |
(12分)农业上一般认为,≥10℃积温(全年连续≥10℃日均温之和)2000℃等温线代表了种植水稻所需的最低积温线,积温达2300℃时,水稻可以稳定生长。读黑龙江省1980~1984年和1994~1999年积温均值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黑龙江≥10℃等积温线分布特征,并简析原因。(4分)
(2)简述甲河的水文特征。(3分)
(3)分析乙地发展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5分)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该图中甲市是我国某自治州的首府,该州棉花产量占全国的l/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甲市是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棉纺工业发达。
(1)说出甲、乙之间国道的走向,并分析原因。(3分)
(2)分析甲市成为棉花交易集散地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3)结合材料,提出甲市所在自治州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