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祐二年(1050年),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杭州太守范仲淹采取了“饥岁工价至贱,可兴土木之役,……”的措施。其主张是 ( )
A.发动战争,转移矛盾 | B.巧立名目,增加徭役 |
C.兴建工程,以工代赈 | D.降低工价,开仓救济 |
下图是《南朝铁制农业工具——铁斧、铁锄》图
我们能够从这张图片中得到的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有了进步 |
B.南朝时期,江南才有了铁制的农具 |
C.南朝时期,江南生产力超过了北方 |
D.南朝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 |
下图是战国《冶铁手图》,对这幅图片中的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我国发明铸铁技术 |
B.战国时期,我国铸造程序复杂 |
C.铸铁是当时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
D.它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
俺答汗主动与明朝言和修好,并接受明朝的册封。这()
A.体现了当时边地与内地经济的依赖关系 |
B.表明俺答汗企图利用明朝牵制瓦刺 |
C.表明他希望促进双方人民的交流 |
D.反映了明朝疆域的进一步扩大 |
下图是长江流域出土的契丹族特有的器物之一——《淡绿釉皮囊壶》。通过这一文物,我们能够得到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宋辽时期,战争频繁,政权更替不断 |
B.宋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 |
C.宋辽之间的关系战和均占据重要地位 |
D.宋辽之间文化交流仅限于制瓷技术方面 |
下图是《东汉胡汉交战图画像石拓片》,造成图片所反映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利益 | B.民族歧视 | C.民族压迫 | D.民族隔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