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



A. B. C. D.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
|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 |
| C.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
| D.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 |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经达到了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 A.资本主义世界正爆发一场“生产过剩”的危机 |
|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
| C.苏联加入了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
| A.不能迅速推动工业化 |
| 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 |
| C.发展了资本主义 |
| D.发展了小农经济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
| B.为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
| C.帮助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 |
| D.是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 |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
|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
| C.新经济政策时期 |
|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