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上田茂树在《世界史纲》中说:“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最初是由考古学者从埋没地中的石器、土器、铜器等种种遗物或在洞窟内的壁画,阅读着历史的记录;还有人类学者从现在的蛮人生活里,看见了活活的历史记录;再有历史家从古代荒唐的传说与神话中,窥破了赤裸裸的历史的事实。”作者在这里强调研究历史的依据不包括:
A.实物遗存 | B.土著生活实录 | C.传说与神话 | D.历史笔记 |
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主要是
A.按国际惯例尽量避免国际纠纷 | B.吏治腐败逃避管理责任 |
C.因为《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 | D.畏惧洋人不敢得罪双方 |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
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其主要特征是
A.从农耕文明开始转向工业文明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
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特征 | D.民主思潮给社会带来思想解放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
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A.秦朝 | B.汉朝 | C.唐朝 | D.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