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l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 |
| B.分析法国在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 |
| C.介绍从1789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26年的动荡 |
| D.陈述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 |
“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
|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有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 准确揭示了人的本性 ② 表达了作者的民主意识
③ 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环境 ④ 体现了公民政治的理念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说明
| A.政府对议会职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
|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 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A.权力制约 | B.公民意识 |
| C.平民政治 | D.法律至上 |
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主人公的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形从侧面说明()
| A.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不掌实权 | B.首相就职前需得到英王任命 |
| C.英国国王对首相人选有最终决定权 | D.《女王》情节出现历史性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