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1942年2月5日,蒋介石应英国驻印总督林利思戈勋爵的邀请访问印度。)
……
甘地是一位具有狂热宗教信仰的人,他所阐释的这些不合作运动内含的哲理,对抱现实主义态度的蒋介石来说,并不是很感兴趣。出于礼貌,蒋口头上只好连连说:“柔能克刚,柔能克刚,这是我们东方哲学的奥秘所在。”
饭后不到半小时,甘地就要求继续上午的谈话了。蒋介石单刀直入地开口问:“如果日本和德国入侵印度,你也用不合作的方式对待他们吗?”
甘地毫不犹豫地答道:“不合作!绝对的不合作。”
蒋说:“先生自1901年以来,对抗英国,谋求印度独立,艰苦奋斗已达40多年,时间不算短,然事业尚未成功。对过去的事不必重视,我们应该重视的是现在和将来;那么,如果英国答应了5年或10年让印度独立,这样便实现了您奋斗的目标,先生愿意现在同英国合作吗?”
甘地答称:“如果英国以我停止活动为条件,答应5年或10年后我们独立,我必定加以拒绝。因为不合作主义是真理,而真理的追求是不能半途而废的。”“国民大会党在华尔特哈会议上,曾考虑同英方合作,所以我就退出了国民大会党。因为这个所谓合作,实际上就是同暴力合作,而独立是绝不能用与暴力合作的代价换得。否则我的50年生命史就将重新写过。因此,我只能和真理合作,绝不能和谬误合作。”
蒋介石看到老头儿的意志如此坚决,感到说服他的可能性甚为渺茫了。于是为争取主动,便改口道:“不合作的方式用在印度或许是正确的,对此我并无异议。我也不想要先生改变自己的信仰。我只是希望,你们能动员印度国民参战,站在同盟一边,一起打败日本、德国法西斯,这样,在战后和平会议上,中国就可提出让印度出席会议,并共同为争取印度的独立自由而努力。若同盟有异议,我保证中国以退出和会表示抗议,并与印度一起采取进一步的一致行动。如果今天你们对这场战争再袖手旁观,或采取中立态度,那将成为印度解放史乃至人类解放史中的最大缺憾。”
蒋介石这次访问印度的一片苦心至此已和盘托出,然而甘地对此不以为然,他反驳说:“世上只有受难者才知道受难者的苦痛,所以我对中国在抗战中做出的牺牲,怀着很深的同情。但是,阁下,贵国既然是英、美的同盟国,那么请问,为什么这次战争最重要的决策机构——盟国参谋总长联席会议,至今没有中国代表参加呢?可见英、美的‘民主’、‘同盟’是假面具。为了维护白人的利益,他们是绝不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东方民族的。战时对你们尚且如此,战后和会上我们将处在什么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恕我直率提出,阁下岂忘了当年的‘凡尔赛和会’了吗?”
甘地虽居乡村,但却熟知天下大事。他的这席话说得蒋介石无词以对,颇为尴尬。
——摘自《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团结出版社2007年1月版)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甘地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大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二 在雅典居民中,20万奴隶和3.2万外邦人是被剥夺政治、法律权利的;在16.8万雅典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8.4万人,其中妇女毫无权利,所剩全权公民男子就只有4.2万人了。其中第三级公民占2.5万人,第四级占1.6万人,第一、二等级奴隶主和所有公民就不过1 000人而已。
材料三 希腊是哲学的故乡,三位希腊先哲都与雅典有关: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而亚里士多德先在雅典学习,后在那里讲学,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应如何评价材料一的内容?
(2)材料三的现象与材料一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句)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二:美国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例如,德国的音乐家和诗人舒伯特宣称,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们敞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舒伯特对美国独立后的“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们敞开着”的评价?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材料二: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
——《汉书·张汤传》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归纳并评论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归纳材料中的经济思想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