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句)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请回答: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秦代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对世界的呐喊。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材料二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
材料三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1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为弥补“自己的不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并分析推动这种努力不断深入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第三新文明”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而其联系加强的基础是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指出与这一变化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自道光(1782—1850年)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道光年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开海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从经济角度看,世界经济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3)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在材料三ABC处填上内容并说明填写的理由。

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二国家支出的社会福利费……一般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负担。由工人缴纳的部分,是从工人工资收入中直接扣除;由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实际上也不是从企业的利润中支付,而是同支付工人的工资一样计入商品成本价格的,也就是说那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这部分劳动力价值没有直接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而是作为社会福利费上交给了国家。因此,无产阶级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
(2)有人据材料二得出结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全是一种骗局。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近来随着财政赤字激增,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福利制度的认识。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指出以上企业的相同特征,并分析其出现的意义。
材料二下表展示了1914—1918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2)据材料二,指出1914~1918年华商进口火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当时情形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排挤和打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