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产业规划。
材料四 目前,我省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已具备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但是,我省海洋和临海生产力布局存在分散、粗放、产业低质同构等问题,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经济学家认为,产业在地理意义上的集聚行为即产业集群化,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3)试分析甲、乙两地冬季和夏季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5分)
(4)简要回答我省在沿海地区发展临海产业、 临港产业、海洋产业时,同产业相关的企业集中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哪些好处?
读“黄土高原地区位置和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东起b 山脉,西到a日月山,北到d长城,南到c山脉。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黄土高原的地势特点是。
(3)黄土高原目前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气候:,地形:,
植被:,土壤:。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下图为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 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l)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A、B、C三类能源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____;
B能源对调入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4)图中B能源输入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5)为了缓解B地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答两点)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两国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相似点:
不同点:
(2)你认为辽中南工业近几十年来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3)借鉴鲁尔区整治经验,请你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区献计献策(至少3点)。(3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山东省与日本一衣带水,和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这两个国家最近的省份,具有经贸往来的地缘优势。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就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最近,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
材料二:
(1)日、韩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 )
A.接近市场 | B.接近劳动力 | C.接近廉价的土地 | 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
(2)山东成为日、韩产业转移基地的优势在哪里?
(3)产业转移对山东的发展有何意义?
(4)山东在吸引产业转移时应该在环境方面注意哪些问题?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理环境独特。读图回答问题。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阐释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简要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