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
|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
| C.用预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 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
“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与材料观念不符的是( )
| A.存善去恶 | B.存天理,灭人欲 | C.致良知 | D.格物致知 |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
|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
| 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
|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
|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实施仁政 |
| 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
| 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 |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
|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 )
| A.汉都长安 | B.隋都洛阳 | C.唐都长安 | D.宋都东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