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清政府工商政策的选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官府控制”的近代工业的政策目标模式到以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管理方式,从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再到实行新工商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发展近代工商业。清政府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
| B.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商展开竞争 |
| C.挽救清朝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 |
| D.完全改变“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 |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
| A. |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 B. |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
| C. |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 D. |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
| A. |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 B. |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
| C. |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 D. |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
| A. | 韩非子 | B. | 孟子 | C. | 董仲舒 | D. | 朱熹 |
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 A. | 恢复银行信誉 | B. | 鼓励建立工会 |
| C. | 加强社会保障 | D. | 调整劳资关系 |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 A. |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
| B. |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
| C. |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
| D. | 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