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列两图(A图—我国某地等高线图,B图—我国某地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甲地是      地形区),该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2)B图①②③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填数字代号),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3)B图中①与③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      ,其原因是      
(4)分析A图中104°E~108°E与28°N~32°N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其危害主要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缴纳给债主,自己只能留六分之一,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材料二 基伦暴动约十年后,德拉古受命立法。学者们推测,大概他的法律肯定了那早已不为平民所需要的贵族对平民的保护关系,赋予贵族夺取平民土地、将负债者及其妻儿卖为奴隶的权力,使平民的处境急剧恶化,债务奴隶制广泛流行开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参考书(人民版)
材料三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平民抵押债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两种?根据希腊的地理环境分析,当时的平民分化为哪两类?
(2)客观评价材料二中的德拉古立法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失与得。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危险的境地”是指什么?如何理解这位历史学家所主张的“高压力量”的确切含义?

阅读下列图文材
材料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材料三管仲画像

材料四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通过这次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请回答:
⑴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⑵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他的称霸与管仲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⑶李悝在变法中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统治法典是什么?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改革对魏国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
——《国语·鲁语下》
材料二管子(仲)……曰:“相地而衰征(衰征:有等差的征课),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
材料三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春秋·公羊传》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是谁?他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
⑵阐释材料二中“相地而衰征”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
⑶材料三中的“初税亩”最初在哪国实行?季康子、管仲的主张和实施“初税亩”主张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又如何?

梭伦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600年梭伦率领雅典人通过智取从梅加腊人手中夺回了萨拉米斯岛,从而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并使他一举成名。此后,雅典发生山地派、平原派和海岸派之间关于政治制度的纷争。梭伦在平民的支持下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指定为当时危机的仲裁人和立法者。
材料二 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僭主政治是一个可爱的地位,可是没有一条路可以由那里走下台。
——梭伦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战争、媾和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带家属移民雅典的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梭伦进行改革有哪些条件?
(2)依据材料三,归纳梭伦改革涉及的几个方面并说明各是如何规定的。
(3)依据材料四,你认为梭伦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他的改革对国家体制的形成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处》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待(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完成:
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职能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