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潮流,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
——北大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和世界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引领了世界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
材料三: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随着现代化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曾讲到了一芭比娃娃的例子:中国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比如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是1美元,但是到了最后出现在沃尔玛柜台的零售价是9.99美元。国内生产商们因为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只获得了其中的1美元,但是欧美各国控制了销售环节,获得了9美元。“芭比娃娃”的故事告诉我们,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而是一个全新的全球产业链竞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你怎样理解英国率先“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2)材料三认为“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请指出这一时期俄国和日本开启现代化大门时需打破的瓶颈和途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被侵略地区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请从近代化的角度举例说明你对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认识。
(4)依据材料四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2)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P.R.帕尔默、乔尔·科尔顿、劳埃德·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
(2)结合史实分析这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材料二
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材料三
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畀机会以讨论。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
(1)据材料二、三,概括国民集会应遵循的规则。(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上述规则,概括民主的内涵。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认为“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确立了盐铁专卖制度,齐国实行“官山海”,农闲时由农民制盐,官府包收储存,待盐价上涨至十倍时,再到不产盐地区销售。商鞅变法时期,在煮盐业发达地区,设置专门的官员和机构,负责盐业生产和销售。“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西汉初期,“驰山泽之禁,不与民争利”,出现了大量靠经商盐铁致富的商人。汉武帝中期,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以向富豪借贷,“富商大贾,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汉武帝实施盐铁专卖,采用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办法。唐肃宗时期,创立就场征税的专卖制度,在产盐地设置盐官,负责收买盐户所煮之盐,再由商人转运到各地销售。除产盐地外,不再设置盐官。
宋代的盐课有两种形式,一是禁榷法,二是通商法。禁榷法是国家控制盐的产销,实行全部专卖;通商法是国家将盐售与商人,寓税于盐,然后由商人在指定地区经销,实行局部专卖。清代盐课制度,主要有官督商办、官督商销、官运商销、商运商销、民运民销等七种形式,主要形式为官督商销,系由官府特许的盐商向官府领取引票,按引购盐,在指定地区贩卖,即引岸制。
——摘编自王芙蓉《略论中国古代盐铁官营制度变化及启示》
(1)据材料,概括古代盐铁专卖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专卖制度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请对下图内容进行解读并评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