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材料二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为1.6亿多日元,19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309个。
材料三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对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回答:(1)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三、四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6分)
(3)综合材料三、四简要说明,邓小平的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否一致?为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范缜(约450—515)在《神灭论》中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的《神灭论》一发表,朝野为之哗然、震惊。于是出现了竟陵王萧子良凭借宰相的权力,慌忙调集众僧名士,软硬兼施,轮番围攻范缜。但由于他们讲不出象样的道理,尽管人多势众,也没有压倒坚持真理的范缜。
材料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毛泽东同志曾经对农村社会作过多次调查,发现迷信十分盛行。由于迷信的严重存在,使得老百姓面对自己的苦难非常麻木,不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一份关于革命前兴国社会的情况调查说:“兴国的迷信鬼神,可说应有尽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不是在迷信鬼神中”。调查者举正月的例子说,“……还有一种茅山,人家病了,他们假借招魂的法子惑众,是男人化装女人,口唱淫词……丑态百出,一股流氓赤膊鬼,趋之若鹜,这是一种最坏的东西。对此,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开展了反对迷信思想和反对迷信活动的斗争。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神灭论》的发表使“朝野为之哗然、震惊”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地开展反迷信活动斗争的原因。
(3)据此谈谈你对反迷信斗争的认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十月,《新湖北建设大纲》提交省府会议决议公布。这项建设计划大纲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建设之任务,建设之方针,建设实施之纲要。兹略述其概要如后:
建设之任务有三:一曰开发资源,增进生产,以提高全省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二曰加强训政,推行自治,以提高全省人民政治生活水平;三曰普及教育,倡导学术,以提高全省人民文化生活之水平。
经济建设方针凡列十一目,举其尤要者:
以民生主义为最高指导原则。即由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以求达到民生主义之目的;以临全大会及五中全会宣言为根据,确定经济建设之中心政策,为逐渐“实行统制经济,以调节物资之生产消费”,而树立“施行计划经济之基础”;采取农业与工业促进配合发展之政策;以发展机器工业为主,并扶植手工业之生产,以补机器工业不足。
——《陈诚回忆录》
(1)根据材料归纳新湖北建设大纲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诚关于湖北省建设的主要观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人皆知重敛之为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也。重敛则人贫,人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不来。由是,土地虽大,有荒而不耕者,虽耕之而地力有所遗。人日益困,财日益匮,是谓弃天之时,遗地之利,竭人之财……轻敛则人乐其生,人乐其生则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居者不流,流者日来,则土地无荒,桑柘日繁,尽力耕之,地有余利,人日益富,兵日益强,四邻之人归之如父母。虽欲驱之而去,其可得耶?
——摘自唐李翱(772~841年)《平赋书》
(1)根据材料,指出李翱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翱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变化发展。……韩非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当今之世几个阶段,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社会变革论断。……唐代的柳宗元不自觉地承担起封建社会前期历史变易观的总结工作,形成重“势”的历史发展观,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璐、柴文华《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材料二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束缚,长期的小农生产和手工操作方式,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直观式经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注重思维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因此,中国古代的变易思想是建立在经验和直观的基础上,缺乏科学性,带有许多猜测的性质。
——赵璐《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
材料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他的“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
——邝柏林《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变易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变易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图表,从中分别提取美苏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