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9月,一位中国学者撰文指出:中国固有文明虽然不能直接应用于未来世界,然而中国文明也颇有足以证明西洋文明之错误,为未来中国固有文明之指导者。一些中国人发现“西洋文明之错误”是缘于 ( )
A.辛亥革命无以救治中国 | B.一战和巴黎和会的国际矛盾 |
C.对五四运动的恐惧 | D.中国共产党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纲领 |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 B.《庄子》 |
C.《韩非子》 | D.《道德经》 |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 B.强化血缘等级 |
C.推行礼乐仁政 | D.实行严刑峻法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 B.本质为恶 | C.非善非恶 | D.本善习远 |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立场不同 |
B.政治主张的分歧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社会性质的差异 |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
A.经世致用思想 | B.君主批判思想 |
C.自由平等思想 | D.重农抑商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