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加速信息交流、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网络和手机媒体上也出现了一些黄色流毒,或者发布他人隐私、虚假信息等不良文化现象,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党中央强调要为青少年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为次某校发出了中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
(1)指出材料中违背的网络伦理原则。
(2)运用公民道德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应怎样文明上网?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来,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全民阅读的内涵也进一步丰富。
2013年,李岩在北京创办了一个名叫“第二书房”的会员制社区图书馆,主旨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安静健康的阅读空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第二书房”从一家扩展到如今的七家。回忆起第二书房的发展历程,李岩认为,“推广全民阅读,期待更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帮助,期待着政府通过建立示范项目,大胆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事业的创新路径与合作方式。”同时,书香社会的建设不仅让图书出版和发行界的从业者充满期待,也让许多阅读爱好者信心满满。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建设书香社会。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3月,“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的“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启动;5月,“百社千校书香童年”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1000所小学展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亦君认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和主题策划,设计全民阅读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标准、实施规范、保障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和组织协调机制,统筹服务网络建设,指导开展本地区的全民阅读工作;第二,以典型为抓手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以抓好典型活动、典型人物、典型场所、典型机构的推广示范工作为切口,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以上观点的合理性。

某校高二文科班在“2015年的中国”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中,四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各自角度探讨在这一年中对我们国家大事的理解。请结合下列四个小组的话题,回答问题。
第一小组:2015年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面铺开的一年。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愿景和行动不仅阐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还将给国内不同地区带来重大影响。小组同学认为,我省被确定为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只要利用好国家政策,就可以实现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对第一小组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第二小组:2015,创新是你的主题词。
创新,既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也包括产品创新、业态创新、价值创新,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要构建激励创新的机制,为创新者保障充分的自主权利,创新需要广阔的空间,这空间是包容精神。创新需要自由,创新就有风险。应有宽松的创新氛围,鼓励解放思想,开放视野,鼓励勇敢探索,包容失败,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2)请联系材料谈谈“2015,创新是你的主题词”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8 分),以及主题词蕴含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第三小组:修改立法法,迈向良法之治的里程碑。
2015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我国立法史上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历经“一审”——公开征求意见——“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三审”——全国人大审议,在“税收法定” 、地方立法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等方面修改,小组同学认为这将对全面依法治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结合材料说明立法法的修改过程反映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第四小组:《政府工作报告》:立国之道,惟在富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政府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立国之道,惟在富民。翻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处处可见细致入微的各种民生安排,教育、医疗、就业、收入、住房、养老……无不围绕百姓的日常生活,无不紧扣百姓的现实需求。
(4)请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回答, 政府工作人员怎样做到 “立国之道, 惟在富民”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阅读成为时尚,阅读越来越快餐化、消遣化,超9成的电子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版图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
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人们的图书阅读率和阅读量总体不高。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有:部分图书定价不合理,出版市场功利化,缺乏文艺精品;公共阅读资源稀缺,基层阅读渠道发挥作用有限;社会阅读风气趋于浮躁。
为促进书香社会建设,我国已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列入国家立法计划。
(1)有人认为“电子阅读具有携带方便、易于传播、信息量大、低碳等优势,应该取代传统阅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国家应如何推进“全民阅读”。
(3)针对石家庄市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请你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列举出两种研究方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材料一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农户家庭农场,完善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
材料二 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园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依据。

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几年来,N市的各类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各种文化场馆和实施越来越齐全.实现了城市“文化自信”与市民“文化幸福感”的不断提升。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市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意义。
材料二:《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于改革开放的现实,认真研究文化发展的内在趋势,创新文化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实现社会公平。
(2)请结合材料,说明《意见》中的要求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