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必:一定 | B.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夺:改变 |
C.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愆:延误 | D.同守元气,所以老其师老:衰老 |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乃夜驰之沛公军 |
B.本各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C.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D.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蒙故业,因遗策 |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并且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在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在的。“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在的转换成外在的,浅显易懂。 |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 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他对“药”的辩证认识。 |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易于接受。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①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译文:
②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诚畏死诚:如果 | B.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尤:归罪,责备 |
C.将其创残饿嬴之余将:率领 | 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讲:演讲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授之柄而处其下吾从而师之 | B.以与贼抗而不降乎作《师说》以贻之 |
C.外无待而犹死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以其无礼于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张巡传》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一是没有为许远立传,二是没有能够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
B.由于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所以两人不能接到父辈就义的通知,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 |
C.虽然睢阳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但是用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就如同绳子断了就责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方一样无知。 |
D.文章将张、许二人与众多弃城保命和拥强兵而观望的人进行了对比,热情赞美了张、许二人的功劳。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守 一 城 捍 天 下 以 千 百 就 尽 之 卒 战 百 万 日 滋 之 师 蔽 遮 江 淮 沮 遏 其 势 天 下 之 不 亡 其 谁 之 功 也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3分)
(2)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邑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 ti)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徙:调职 | B.若令执先臣故事执:继承,发扬 |
C.少贫不自振振:奋起,振作 | D.遁还,客巴西遁:逃走,逃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 |
B.①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②作《师说》以贻之。 |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其孰能讥之乎。 |
D.①召入,而时白已醉;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是
A.①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②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
B.①伏惟天子哀怜之;②益骜放不自修。 |
C.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白常侍帝。 |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邑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 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
B.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 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的身穿宫廷的锦袍 坐在船中。 |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 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侧面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
D.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 |
骜不训,尝尝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
(3)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9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弃疾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弃疾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ì):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⑤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下之,使隶京下:使……成为下属。 |
B.辛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壮:以…… 为壮士。 |
C.辟江东安抚司参议辟:征召。 |
D.留守叶衡雅重之雅:高雅,文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以其无礼于晋 |
B.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师不必贤于弟子 |
C.即劝京决策南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D.不为迎合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 |
对辛弃疾早年追随耿京起义,后来率义军南归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一项()
A.他与党怀英同学时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因此南归。 |
B.他介绍的僧人义端窃得耿京的大印奔金,耿京大怒要杀他,因此南归。 |
C.在耿京的授意下,他奉表归宋,受到高宗召见,高宗以节度使印告召耿京。 |
D.因义军内部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得知,活捉张安国率残部南归。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3)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
为迎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尝坐客,遣苍头(指奴仆)市酒,迂久(犹良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负:对不起 |
B.州里服其不校校:计较 |
C.齐之以刑 齐:治理 |
D.其性度如此 度:推测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的途中,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刘宽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对他宽慰有加,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美誉。 |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而对犯有过错的属吏,从不施加刑罚;政务上如果有了功绩,就归功于下属。 |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及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已穿好官服准备上朝的时候,让侍女故意用肉汤污其官服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2)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3)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子①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①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注:①公子:信陵君,魏公子无忌。②夫人,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 | B.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 |
C.平原君乃免冠谢 免冠:脱下帽子 | 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C.平原君闻之,谓其大人曰 问其深,则其好者不能穷也 |
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臣请为王言乐 |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 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 |
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 指代“毛公”、“薛公” |
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 |
D.平原君门下闻之 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
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④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⑤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⑥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
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
C.信陵君礼贤下上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
D.魏国危急,魏王使使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