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才选拔、管理、任用,是一国政治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3小题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
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
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
C.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
D.文学之士,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
2.康有为办万木草堂、梁启超办时务学堂与洋务派近代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的上不同的是
A.推进向西方学习,培养熟悉西方文化的实用人才
B.传授优胜劣汰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做准备
C.学习西方工艺技术,培养企业和外交人才
D.为青年传输民主共和思想,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3.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参见图7),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当年夏天,全国高考报名的青年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②恢复高考,揭开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序幕 ③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恢复工作,抓全国教科文工作的成就之一 ④中国社会在动乱之后,重建社会公平的努力之一,为改革开放准备了人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
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下列思潮,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与科学②“中体西用”③君主立宪④马克思主义
A.②①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①④ | D.④③①②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A.蒸汽机 | B.火车 | C.汽车 | D.轮船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