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其中甲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 。
(2)如果在Y处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 有阻断作用。
(4)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Z,刺激Y,预计突触后的神经元将发生 ,此时Y所在膜内Na+浓度 膜外(填“高于”、“低于”、“等于”)
Ⅱ.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的 中(填序号)。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这种受体的化学本质是一种 。在Ach进入③的过程中,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 。
(10分)由南京农业大学的李顺鹏教授领导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首创了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其中有机磷降解菌专一降解甲基对硫磷(一种含氮有机农药),并依赖降解产物生存,且降解效果达100%。目前使用该项技术生产的无公害大米经中国绿色食品测碎中心检测,无农药残留,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下图是研究人员筛选有机磷降解菌的主要步骤,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是素有“微生物天然培养基”之称的____。据题意图中的“化合物A”是____,而且该化合物也是培养基唯一的____源,这样的培养基被称做培养基。
(2)为了得到单个菌落,比较简便的接种方法是____,但该方法不宜对菌落计数。
(3)培养过程中需振荡培养,由此推测该“目的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为____。
(4)获得的髙效降解“目的菌”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菌数。请回答:
①绘出细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
②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有异于①曲线的原因是____。
某科研小组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利用人工气候室、CO2测定仪等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研究工作,结果如甲、乙下图所示。丙图为某成员绘制的水稻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结构及相关的代谢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甲图结果可知,甲实验的目的是。
(2)科研小组进行甲实验过程中测定光合速率每天选定8:30-11:30这一时间段是为了控制
等无关变量,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有。
(3)乙图中M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在M点时,可以发生丙图中的哪些过程?_____(用丙图中字母表示)。在40℃~60 ℃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速率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_。
(4)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某种光合酶基因导入水稻而使光合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检测转基因水稻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光合酶基因的技术是 ________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昧两种。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昧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下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A、C行的植株种子是,B、D行的植株种子是,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B、D行的植株种子是,则非甜味是显性。
(4)若(3)中非甜昧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
(12分)选取某植物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右下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研究者用含 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
(2)据图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
(3)图中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4)研究者分别用12%的氧气和22%的氧气对两组幼苗的根系进行持续供氧。一段时间后,测得用12%的氧气处理植株的干重显著低于另一组,原因是。
(5)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似的某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注:“+”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加;“一”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减少)
①编号为2、4、6、8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由表可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最强的分别是第编号组实验。
②在编号为1的装置中,叶肉细胞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③现有一株某植物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不”或“非常”)显著。
研究者发现,人体鼻腔中的嗅觉细胞(又称嗅觉神经元)产生了特化结构——纤毛,这些纤毛表面存在蛋白A,该蛋白能和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结合。
(1)产生嗅觉的反射弧中嗅觉细胞属于。嗅觉神经元特化产生的纤毛是一种细胞突起,该种突起属于嗅觉神经元的。为嗅觉神经元产生兴奋供能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2)研究者只针对嗅觉细胞进行研究,很快就找到了控制蛋白A的所有基因。这样做明显缩小了研究范围,因为嗅觉细胞已经发生,控制蛋白A的基因会在这些细胞中,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嗅觉细胞。
(3)研究者发现人类能够辨别的气味约1万种,蛋白A却仅有1000种,控制蛋白A的基因在每个嗅觉细胞只表达一种。由此推测,蛋白A作为细胞膜上的可与挥发性有机物结合,它们需要才能共同识别某一种气味,产生兴奋,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从而使人类对多种多样的气味形成不同的嗅觉。
(4)嗅上皮是由嗅觉细胞组成的,狗的嗅上皮总面积约为人体嗅上皮总面积的34倍,由此可知,狗比人类嗅觉灵敏度高的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