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扼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
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新局面的出现”是在
| A.过渡时期 | B.十年建设时期 |
| C.文革时期 |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指出:“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材料表明
| A.罗马法是盂德斯鸠分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
| B.法律对权力的约束是罗马兴盛的重要原因 |
| C.罗马法为近代民主政体建立提供了借鉴 |
| D.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罗马的兴盛与发展 |
1968年毛主席亲自批准后,“赤脚医生”这个名词迅速走红,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到1975年底我国农村“赤脚医生”数量达到150多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390多万人。1985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到此“赤脚医生”的历史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这表明
| A.人民公社化体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 B.左倾错误影响了农村医疗事业发展 |
| C.农村医疗水平落后的局面根本扭转 |
| D.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对医疗的要求 |
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指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作者强调
| A.文化本身具有层次性 |
| B.追求真善美是文化发展的天性 |
| C.西学东渐具有渐进性 |
| D.中西方文化相互结合的必要性 |
下表是据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整理的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统计数据
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A.上海地区的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
| B.租界内华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
| C.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 |
| D.上海教育发展推动华人素质提高 |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此事件表明
| A.清政府拒绝进行政治改革 |
| B.革命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
| C.民主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
| D.立宪派依然抱有政治改革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