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
| 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
| C.亲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
| 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 A.一定程度上,曾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 |
| 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
| 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 |
| 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 |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图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 A.划分“势力范围” | B.使战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得以落实 |
| C.进行资本输出 | D.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
|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
|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
| 命调时间 |
调出省 |
兵数 |
调往方向 |
| 1841年1月6日 |
贵州 |
1000 |
广东 |
| 1841年1月6日 |
甘肃 |
1000 |
浙江 |
| 1842年6月1日 |
山西 |
1000 |
江苏 |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