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U型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和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可以忽略。将该装置放置在有光亮的地方,让混和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1)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型管左端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是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2)试解释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的原因                  
(3)在反应生成物中:常用作有机溶剂的是_______,常用作灭火剂的是__    
______分子只有一种结构的事实能有效证明CH4       结构而非平面正方形结构。
(4)假设甲烷与氯气充分反应,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甲烷的一种同系物的结构简式              
A.氢原子数为十八    B.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氯丁橡胶M是理想的电线电缆材料,工业上可由有机化工原料A或E制得,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H2C=CH-C≡CH由E二聚得到。
完成下列填空: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反应。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物质的芳香性,将E三聚、四聚成环状化合物,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 ;鉴别这两个环状化合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是由A制备工程塑料PB的原料之一一l,4-丁二醇(BDO)的合成路线:

写出上述由A制备BDO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Y、Z、W、P为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W、P位于同一周期。X 元素形成的单质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气体,1mol Y的单质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均为33.6L。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
(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X的氢化物与P的氢化物接近时的现象是_________。
(2)W与P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
(3)Y与P形成的化合物溶液显____性;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显这种性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4)Z、W、P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X的三氟化物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但在潮湿的环境中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写出此三氟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若0.6mol X的三氟化物完全与水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约为_________个。

(本题共16分)锰是冶炼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以碳酸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还含有铁、镍、钴等碳酸盐杂质)为原料生产金属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25℃,部分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

物质
Mn(OH)2
Co(OH)2
Ni(OH)2
MnS
CoS
NiS
Ksp
2.1×10-13
3.0×10-16
5.0×10-16
1.0×10-11
5.0×10-22
1.0×10-22

(1)步骤Ⅰ中,MnCO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步骤Ⅱ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离子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为5.0~6.0,以除去Fe3+
(3)步骤Ⅲ中,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
(4)步骤Ⅳ中,在(填“阴”或“阳”)极析出Mn,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5)电解后的废水中还含有Mn2+,常用石灰乳进行一级沉降得到Mn(OH)2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Na2S,进行二级沉降。为了将Mn2+降到1.0×10-9mol/L,则c(Na2S)至少是mol/L。

(本题共15分)已知:①RCH2COOH+Cl2RCHClCOOH+HCl(R为烃基)
②R′-ONa+R-CHClCOOHR′-OCHRCOOH+NaCl(R,R’为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有机物E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合成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其中碳、氢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7%、8.2%。A与溴水取代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波峰。
(1)写出A、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C_________。
(2)反应①属于反应;A→B的反应中,C2H5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B的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_____。
(5)有机物D的同分异构体F水解产物酸化后,能发生双分子间酯化反应形成六元环有机物M,则M的结构简式为

(本题共13分)甲、乙两同学研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

步骤
操作
现象

向2mL 1 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溶液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褐色,并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

(1)常温下,FeCl3溶液的pH_______7(填“<”、“>”或“=”)。
(2)分析红褐色产生的原因。
① 甲同学认为步骤I中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
②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其中Fe3+ →Fe2+ ;请写出Fe3+ 跟SO3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1.Fe2+与SO32反应生成墨绿色的絮状沉淀FeSO3
2.墨绿色的FeSO3与黄色的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红褐色。
(3)甲同学为了确认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是生成了Fe(OH)3,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中的红褐色溶液
出现“丁达尔效应”

甲同学因此得出结论: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而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仍然不足,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认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
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Ⅲ中的红褐色溶液
没有出现“丁达尔效应”

① 经检验步骤Ⅲ中红褐色溶液含有Fe2+,检验Fe2+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填字母)。
a.K3[Fe(CN)6] 溶液b.KSCN溶液c.KMnO4溶液
② 请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Ⅲ中出现红褐色的原因
(5)结论:由上述实验得知,甲、乙两同学所持观点均正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