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中说“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它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以下史实能反驳材料观点的是
| A.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 |
| B.1919年6月《凡尔赛合约》签订 |
| C.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
| D.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
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来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五四运动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②③④ | D.③④ |
某学者认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失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B.洋务经济兴起 |
|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D.农民负担减轻 |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 A.朱熹 | B.陆九渊 |
| C.李贽 | D.顾炎武 |
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
|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
|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
|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