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Ⅰ、Ⅱ两个问题
Ⅰ、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假设Ⅱ-1无致病基因。甲病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如果Ⅲ-4与Ⅲ-2婚配,生出只患一种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Ⅱ、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分子病。科学家将正常人、该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红蛋白分别进行分析发现:正常人和患者的血红蛋白明显不同,而携带者红细胞中,正常血红蛋白约占65%,异常血红蛋白占35%。仅在低氧情况下出现镰刀形细胞。一对正常夫妇生了7个孩子,其中1个女儿夭折于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1)用流程图表示这对夫妇体内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具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创造出一种能治疗该病的新基因Q。Q基因应具有两个功能:产生____________和抑制____________。Q基因通过运载体最好导入人体______细胞,便能产生正常的血红蛋白。
(3)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该病的正常基因能得到2个DNA个片段,处理致病基因时,只得到一个片段。由此可得出结论:基因突变的位点位于____________。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进行调查,下图是该地在某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能量流动单位:1010KJ/hm2·y),据图回答: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大部分通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生产者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该生态系统中,若顶级肉食性动物每获得1010KJ/hm2·y能量,则植食性动物需具有(1010KJ/hm2·y)能量。(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2)该弃耕农田上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演替的结果将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一般采用法来估算该地区某种野兔的种群数量。若较长时期观察并统计该野兔数量,得到下图曲线,请推测该野兔的K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猫是人类的伙伴,它们温顺可爱,毛色多种多样,有白色、黑色、黄色、黑黄两色相间等,为了解毛色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资料显示如下:
资料一:某一对白色雌雄猫交配,生出白色、黑色、黄色、黑黄两色相间各色小猫,毛色为白色的比例约为3/4。
资料二:非白色猫之间的交配不会生出白色小猫。
资料三:纯种黄色雌猫与黑色雄猫交配,后代雄猫均为黄色,雌猫为黑黄两色相间。
(1)分析资料可知:猫的毛色性状是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定律。
(2)资料一的两亲本中雌猫的基因型为,雄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由一对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3)研究人员推测,猫的黑黄两色相间毛色的出现可能是在猫的胚胎发育时期,因相关染色体中的一条卷曲失活。为检验这一推测,可以制作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借助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
(4)毛色为黑黄两色相间的雄猫性染色体组成为,若其母本的毛色为黑黄两色相间,其父本的表现型为。
(5)黑黄两色相间的猫毛色中的黑黄斑块分布非常不规则,由此可推知,相关染色体的失活具有性。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下图是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据图可推知,在伸肌肌群内存在的神经末梢情况是________(填“只有感受器”、“只有效应器”或“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科学家研究发现,刺激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也会引起肌肉的收缩,此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
(2)小明看到杨梅流口水,此时兴奋在他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填“双向”或“单向”),小明的母亲因脑溢血不能说话,但能听得懂别人的话,这很可能是损伤了其大脑皮层______区。
(3)血糖的平衡与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激素的调节密切相关,健康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0.8~1.2g·L-1。
①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__________(多选)。
A、胰淀粉酶 B、葡萄糖 C、促甲状腺激素 D、神经递质
下图是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测定结果。
②CD段胰高血糖素分泌_________(增加/减少),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
③运动开始时,血糖下降,此时下列选项中属于血糖的去路是__________
A.转化为脂肪酸 B.合成糖原 C.氧化分解 D.水解
科学家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牛的受精卵,并成功从牛奶中提取到了人胰岛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获取目的基因的主要途径包括直接提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目的基因和质粒用同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切割。
(3)在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牛的受精卵的过程中,常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则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4)为了得到较多的卵细胞,可以对受体母牛注射适宜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经过细胞培养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进行胚胎移植,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个体”, 这个“符合要求的个体”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生活依旧很贴近,下面是两则实例,请分析回答:
(1)人类酿酒的历史已有5000年,但是直到19世纪,法国的巴斯德才发现葡萄汁变酒是______(填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葡萄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需用________________来鉴定,在_______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____色。
(2)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菌种主要来自土壤,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最好选择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作为样品,使用的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在纤维素分解菌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接种环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