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1)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防卫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 (1分)能使病毒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2)血液中的葡萄糖是重要的供能物质,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将摄取糖与声音刺激多次结合以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就能引起猕猴几乎与摄取糖时同样的血糖含量变化,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参与血糖含量的调节.
(3)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葡萄糖通过_______________(1分)方式进入肌肉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可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产热量大增,在下丘脑的调节下,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散热,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4)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属于国际奥委会规定的一种违禁药物.由右图可知,EPO能够促进机体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供能量.运动员长期违规注射EPO会使机体血液中血浆比例相对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血压升高,从而影响内环境的稳定.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进行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和。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和,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酸雨是指
小于5.6的酸性降水,是多种酸性污染气体溶于大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硫酸或硝酸等化合物,然后随着雨点降落下来而成。某生物探究小组为了解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方案。
(1)目的原理:大气中的
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中以
模拟酸雨,研究不同
量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了解自然界中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2)实验材料
①实验装置如下图。
②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
气体、气体流量计(控制充气量)、蒸馏水、植物培养液等。
(3)实验步骤
①取5套实验装置并编号,设立和。
②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后,取已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若干株,分别直立于盛有植物培养液的玻璃皿中,并放入各实验装置的容器内,如上图所示。
③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
④。
⑤关闭实验装置活塞,将装置置于、的环境下,在第5天统计各组两种幼苗的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
(4)实验结果:
①实验结果如下表:
编号 |
1 |
2 |
3 |
4 |
5 |
|
SO2量 |
C1 |
C2 |
C3 |
C4 |
C0 |
|
死亡率(%) |
甲 |
0 |
10 |
40 |
80 |
0 |
乙 |
0 |
0 |
20 |
40 |
0 |
②在下面画出直方图,比较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的[ZZ3]存活率。
(5)讨论:从结果可知,。
(6)实验拓展:[
]在"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的研究中,除本试题的"方法"与"指标"外,请你另外设计方案,填入下表。
模拟产生酸雨的方法 |
植物受影响的指标 |
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 |
光 |
水草 |
藻类 |
浮游动物 |
小鱼 |
泥沙 |
|
生态 瓶编号 |
甲 |
+ |
+ |
+ |
+ |
- |
+ |
乙 |
- |
+ |
+ |
+ |
- |
+ |
|
丙 |
+ |
+ |
+ |
+ |
- |
- |
|
丁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 ;
② 。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途径产生CO2。
分析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并据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 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 。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 性,属于气体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 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 关系,其②内部之间还可存在 关系;④表示 。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
(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 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① ;
② ;
③ 。
(8)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 ,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