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四:1958年广德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前进人民公社在卢村区成立,经过短短2个月……全县突击实现了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吃饭食堂化。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生产上推行兵团作战式的做法,经营、核算、分配全公社统一。……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大放高产卫星,出现了亩产“几千斤”乃至“几万斤”的高产田。
材料五:1981年8月21日,县委制定了《关于人民公社包干到户责任制试行办法》。……1983年3月,县委抽调868名干部下乡,县政府统一印制合同书,由社、队,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责、权、利范围,即农户承包土地,自主经营,按规定在(再)向国家交售余粮,上交农业税,并缴纳集体规定的费用后,其余收入全部归己。
——以上材料均选自《广德县志》1996年版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4) 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广德县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5) 依据材料五,指出广德县的农业生产有了什么新变化?(2分)
(6)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比较两种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两幅图,提取有关西周到秦朝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
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唐摭言》
材料二“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第15页学习思考)
材料三“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六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全面)

探究活动《走近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试对任何一位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或艺术家)进行介绍和评论。(提示:请注意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爱因斯坦早在1916年认为:"原子释放出来的能量已改变除我们思维方式之外的一切事物,因此,我们将日渐走向空前未有的大灾难。......他这样写道:“光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裕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理由把对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赞美置于对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人类从象佛陀、摩西以及耶稣这样的伟人身上得到的教益,就我来说要出所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建设性的见解更为重要。”
材料二 1918年11月10日,爱因斯坦在波士顿商会举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午餐会上的演讲中指出:"我们有无数科学家却没有什么宗教家。我们掌握了原子的奥密,但却屏弃了耶稣的训喻。人类一边在精神的黑暗中盲目地蹒跚而行,一边却在玩弄着生命和死亡的危险的秘密。这个世界有光辉而无智慧,有强权而无良知。我们的世界是核子巨人、道德侏儒的世界。我们精通战争远甚于和平,熟谙杀戮远甚于生存。“这就是今天全体人类面临的困境和前景。这种困境和前景令人不安而不是令人快慰,使人感到焦虑而不是使人感到安然。”.......二是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全球通史》(1500年前、后的世界)[美]斯塔夫理阿诺斯
问题:依据上述材料从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思想发展的关系角度评价材料中的爱因斯坦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准确,语言精练,证据充分切实与史实相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