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样一幅智能图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 )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人们可以利用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海外产品从入库到出库只需24小时,配送给消费者不超过3天。”跨境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发展,激发了中国消费者跨境购物的热情,而消费者近乎疯狂地“买遍世界”,又进一步推动了跨境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暴发式增长。这体现了()
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是某地区不同收入的家庭食品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重的情况。从图中信息我们可以推论出()
| A.消费行为的选择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
| B.食品消费减少导致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加 |
| C.收入差距的存在造成消费结构的差异 |
| D.恩格尔系数降低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
2015年7月,多个城市上调出租车起步价。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下列能够正确反映这一政策引起的相关变动的是()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4年M国生产的单位S商品价值量用M国货币表示为66元,生产总量是100万件,S商品出口美国,美元对M国货币汇率为1:10。假设2015年美元对M国货币升值10%,且M国生产S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从理论上看,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2015年M国生产S商品的价格总额用美元表示为()
| A.500万美元 | B.600万美元 |
| C.660万美元 | D.720万美元 |
2015年7月8日,津巴布韦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在北京访问时提出,使用中国货币人民币作为津巴布韦法定货币,津元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津巴布韦第一代津元是1980年发行的,当时1津元相当于1.47美元。但由于津央行长期以来靠开动印钞机解决经济问题,进入21世纪后津元极度贬值,几乎成为废纸。2009年,津政府宣布弃用津元,正式允许美元等多种货币在市场流通。津元留下的教训是()
| A.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相等 |
| B.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依据 |
| C.使物价长期低位运行是一国政府最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 |
| D.引进和使用美元等世界货币是解决本国通胀问题的最佳途径 |
由于目前津巴布韦主要流通美元,其央行又不能“印美元”,加上西方经济制裁,津巴布韦美元储备不足,尤其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常常因为没有美元而进行原始的“物物交换”。这种“物物交换”()
①必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②不需要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
③是古代商品流通形式的回归
④“买”和“卖”是同一个过程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